内容提要: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的都兰河,水源充足、牧草丰盛,历来是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。
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
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的都兰河,水源充足、牧草丰盛,历来是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。蜿蜒的都兰河一路往北,在距离乌兰县城15公里处转而向东,宛如一双手臂将铜普镇都兰河村“拥”进怀抱。
穿过两边绿荫环绕的乡间小路,眼前的都兰河村,清一色的白墙和砖混结构的院落错落有致,整洁宽敞的硬化水泥路直通各家门口。
走进村里新建的盐雕加工厂,400平方米的厂房内人头攒动,新一期的盐雕生产培训班上,26名学员在老员工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着雕刻与塑模工艺。
都兰河村第一书记高伟国介绍,随着茶卡盐湖旅游业蓬勃发展,旅游产品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,而都兰河村原有的制作加工点已无法满足全县旅游市场的需求。为了提升都兰河村特色产业竞争力,2019年,都兰河村利用中央财政下达的50万元资金和浙江援青资金100万元,在村内建设了盐雕加工厂。
“厂子就在我们村,在这里务工加工盐雕,每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。既可以挣钱,又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。”在盐雕加工厂工作的村民龚秀萍告诉记者。
“一个熟练的劳动力一天可以做10多件小型盐雕,3天可以完成一件大型盐雕,算下来一天能挣70元至80元。”高伟国说。
为了发展好盐雕产业,铜普镇因势利导,专门聘请了盐雕制作老师对都兰河村村民进行培训。帮扶企业还提供盐、微波炉等原材料和加工设备,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参与盐雕制作的积极性。2018年,该村盐雕加工收入达到9.6万元。2019年,都兰河村与帮扶企业又签订了10万件盐雕生产加工协议,村集体收入达到14万元,农户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。
曾经靠天吃饭的都兰河村村民,在摆脱了结构单一的种植业后,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路子。
漫步在树荫环绕的村庄中,刺绣、藜麦加工、盐敷袋、农家火锅、农家院等招牌林立,高伟国说:“我们鼓励村里有想法的人发展各类特色产业。”
村民王启富正在自家的农家乐前卸货,他告诉记者:“最近来的游客挺多,除了自家种的新鲜蔬菜,每天还要到县城进货备料。”
农家乐内热闹非凡,客人们围坐在明亮的铜锅前,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,香气四溢。老板娘苍生莲正在厨房准备当地特色农家饭。
“当初开店时没想过生意会这么好,多亏了高书记带我们去考察学习,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。现在店里每天都有好几桌人。”苍生莲说。
在村民童志红家的鸡棚里养了一大群土鸡,“去年,看到邻居李成连养的鸡挺抢手,我动心了,也养了200多只。”童志红告诉记者:“这是正宗的农家土鸡,每天喂的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菜叶子。不少游客走的时候都会带上两只,一只能卖120元呢!”
赵金福家的盐敷袋加工、白占莲老人的刺绣加工、魏海明的藜麦加工、下湾水库的冷水鱼养殖……如今,都兰河村全村360户1154人都迈上了产业发展的新路,都兰河村正从结构单一的传统乡村变成一个以村集体产业为主、特色经营多元发展的致富村。